中核董事长王寿君:“华龙”已是一条龙
2017-03-15
  2017年3月8日,在上午举行的中核集团“两会”代表委员记者见面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王寿君介绍了今年“两会”中核集团代表委员提案议案的情况,并首次回应“华龙一号”后续项目情况,以及外界热议的中核和中核建合并问题。
         对于“华龙一号”融合、首台机组及融合后项目建设等热点问题,王寿君表示,“‘华龙’已经融合成一条龙了,没有任何障碍”。他说:“有两个先决条件,第一是满足三代核电标准,第二是实用性,用不起不行。这两个标准下,不管以前有什么区别,现在已经统一到一起”。
         他表示,华龙国际成立一年来,运作非常好,完成了任务。“‘华龙一号’是发展的,会不断优化创新,不断提高,生命力更强”。他认为,“华龙一号”走出去对带动国内产能有很大好处。
         “‘华龙一号’首堆开了先例,全世界核电的首堆建设都是严重拖期,甚至是以年来计算的。现在‘华龙一号’进展非常顺利,不但按期完成,而且还能提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巍介绍,“华龙一号”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建设打破了全球核电界“首堆必拖”的怪圈,预计今年5月份可以进行穹顶吊装,标志着项目正式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至于漳州核电项目采用AP1000还是融合后的“华龙一号”技术,王寿君表示,“华龙一号”首堆福清5号机组现在进展很好,他很有信心。“现在两手准备都做了。哪个批在前,就上哪个”。
         对于外界盛传的中核和中核建合并的问题,王寿君坦言,这不是新问题,核工业有特殊性,特别是走出去,有资源浪费。对此他打了个很生动的比方,“都是自由恋爱,但恋爱时间多长不一定,有的是闪婚,也可能有的谈十年没谈成,可能性都有”。
         会上,王寿君还介绍了今年两会中核集团代表委员提交的提案议案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设立国家“核科学日”;推进核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持续推进新项目建设;建立国家核燃料加工产业体系等方面。
         他表示,中国正处在由核大国向核强国转变的历史性关键时期。当前,核工业发展面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激烈严酷的国际竞争压力,现行体制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发展的要求。
         因此,建议将核工业作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先导行业重点推进,加大核工业的资产整合和产业聚集,打造体现国家意志、代表中国核科技工业综合实力的战略性高科技发展平台,建设军民融合的、面向国际竞争的核科技工业集团。
         “每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的年发电量,相当于400万千瓦的风电或600万千瓦的太阳能机组发电量”,王寿君指出,“核电是非化石能源中的主力能源,要兑现雾霾治理的承诺,实现非化石能源比重的目标,核电不只是选项,而是我国能源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核集团代表委员建议,国内核电建设保持一定规模的连续发展,应按照规划,尽快启动新项目,保持每年6~8台新机组的开工速度。
         多年来,中核集团一直拥有国家核燃料加工产业专营权。王寿君表示,从国家改革大方向上看,产业必然要走市场化发展之路。
         中核集团代表委员建议,通过与核燃料相关的核电企业间的横向整合,发挥中核集团已有的产业基础体系,形成中国核燃料产业合力,支撑核电“走出去”,建立市场发展新机制,共同发展核燃料加工产业。
         王寿君还介绍了中核集团“十三五”规划,可以简要地归纳为“一、二、三、四、五”,即一个愿景:核强国;两大目标:世界五百强、国际化;三大跨越:核军工、核电和核燃料的领先跨越;四方面推进:铀资源掌控、科技创新、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国际市场的开发;五大保障:安全保障、资金保障、人才保障、深化改革、党的建设。